龙8long8中国历史古迹、时髦街区、公园绿道、市井小巷……赵雷老师要我们“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藕藕藕藕……”不是随口一唱的。
尤其在近年,成都旧城改建成效颇丰,一系列儿时记忆里的古早街道被赋予全新活力。从主题彩绘,到街头装置,再到前卫设计,冷不丁闯入这些街区,你会发现原来艺术就在生活中。
对于周末苦于思考带娃上哪儿耍的家长来说,逛逛这些街区,也是一堂户外美学课程。要是你端午没好好计划出游,不如利用假期最后一天,领着娃娃在成都街头随便走走,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给端午的尾巴画上圆满句点。
团妈准备了三条值得带娃一逛的艺术街区,每条都各具特色,建议你就近选择——住得近的朋友,可能都不用坐车,和娃娃牵着手散着步就可以安逸逛一圈了。
假日期间的宽窄巷子人山人海,旁边一条小小的柿子巷却因没什么游客知道,堪称“宝藏”街区。这里保留了一些少城风韵的老建筑,还有成都特有的悠闲与恬静,尤其适合带娃“浅逛一下”。
从下同仁路转角进入柿子巷,一小片黛瓦灰墙的百年建筑迎面而来。斑驳浮雕与褪色朱门颇有洗尽铅华的雅致。静静欣赏这些古建筑,时光流逝仿佛也变得缓慢。
和成都许多老街一样,柿子巷及周边也是猫咪钟爱的午睡地。墙檐上,花坛旁,几只打盹的小猫让整条街都有了生活气息。
这里也是一条野蛮生长中的新晋文艺街区。礼品文创店、插画商店、咖啡馆一字排开。被绿植遮挡住一半店门的Gout&Co.,据说咖啡师在法国还拿过大奖。咖啡馆对门的民宿柿子书院算得上小巷子里的“商业巨头”,一株古树,二层小楼,四方小院,看上去别具一格。
柿子巷的商业氛围不算浓厚,店铺集中在巷子中间部分,各种小店互为邻里,偶尔有文艺青年来拍照也逗留在这一小段上。遛娃路过柿子巷,除了打卡小店,还有值得与孩子一同欣赏的老建筑。
团妈的建议是,可以慢慢散步把周边街区一起逛了,与娃共赴探秘“少城文化”的半日游。备受瞩目的祠堂街艺术社区也即将在本月对外开放,今后来这边遛娃,有更多可以逛的去处了。
逛完柿子巷,周边还可以接着逛:小通巷 泡桐树街 奎星楼街 吉祥街 人民公园 祠堂街艺术社区(6月开放)。
虽然被叫做“文创公园”,但由旧厂区改建而成的梵木Flying其实算是工作室与艺术街区的结合。偌大的园区里,不仅有大小设计工作室和前卫的空间设计作品,也有美术馆、餐厅、咖啡馆等可以逛吃的地方。和柿子巷这样的市井小街不同,梵木Flying占地面积大,专程带娃过去,逛一下午都不在话下。
梵木Flying的室内空间大多数由厂区车间改建,最显性的特点就在于“大”,不仅能容下美术馆,许多餐厅、咖啡馆以及书店的空间也足够大,不会有拥挤人流。可以敞开来遛娃,不要太安逸!
园区最出圈的空间设计要数万象映画。一间在园区里显得很迷你的咖啡馆+设计工作室,几乎每个来梵木Flying的人都会来此打卡拍照。此外,樊登书店的童话风旋转楼梯,孩子们看见也一定心花怒放起来。
除了带娃在目不暇接的前卫空间设计中“开开眼界”,园区丰富的植被绿化、各种艺术装置,还有厂区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元素,都值得驻足欣赏。
登上园区深处那座像《盗梦空间》场景般空间错落的建筑顶层,在园区最高点俯瞰梵木Flying,有种来到游览终点的成就感。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浪”间,风格各异的设计空间“犹抱琵琶半遮面”,又与方才路过时的感觉不同,别有一番景色。
太平西路的梵木Flying不是梵木唯一的园区,成渝立交附近以美术工作室为主体的梵木创意区也很适合带娃逛上整个下午。
今年初刚重新打造完成的内曹家巷被赋予“工匠精神”的主题,匠人里,是它的新名字。
焕然一新的匠人里,沿用以前工人村的红砖墙为标志性街景,在此基础上点缀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卡通“小匠人”。它们藏在街道的各个角落,带着孩子去发现这些“小匠人”,就像是一场寻宝游戏。一些“小匠人”甚至“逃”出了匠人里,在周边街道也能找到哦~
饱含童趣的涂鸦彩绘,萌萌的卡通塑像与浮雕,和孩子一起数数看,你们能找到多少“小匠人”?
街道中段有座非常值得给小朋友拍照的“匠人里车站”。来拍下娃娃和“小匠人”一起“等车”的画面吧(亲测,各角度全机位都能出片)!
街区主要商业形态是咖啡馆和餐厅,还有一些点心铺、甜品店和花店。牛小包脆皮小笼包店如其名,包子真的有点儿脆。小琼冰铺紧挨着8+咖啡,颇受文青青睐。
中西餐、火锅、特色餐厅集中在匠人里另一头,过去曹家巷的市井烟火在这里被复刻出来。
除了逛吃和寻找“小匠人”,街区红墙上还可以阅读弘扬“工匠精神”的小故事。通过分享李冰、鲁班、毕昇等历史名人的生平,遛娃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敬业、专注、创新等优秀品质的认知哦。
听说匠人里夜晚还有灯饰与市集,晚上来遛娃能体验到的乐趣与白天又有所不同。要是今天逛下来觉得喜欢,大可趁晚上再来几次。
在刚开街半年的匠人里给娃拍拍照、读读工匠故事,既轻松有趣,又能锻炼孩子对美的认知。带孩子在梵木Flying遛弯,欣赏建筑与设计之美,除了从色彩、线条、材质去赏析,也可以试着转换角度,感受“远近高低各不同”。与在柿子巷及周边沉浸于少城的文化底蕴,则是一场“探索与发现之旅”,突然映入眼帘的某个古早建筑,就能带来小小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