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657

新闻资讯 分类
云南最后的宝藏古城希望它晚点火发布日期:2024-06-27 浏览次数:

  酒店民宿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水涨船高,古城老街也挤满了同质化商铺和酒吧,看惯了网红套路的游客早已没了探索的兴致。

  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将目光从热门旅游城市移开,落到了距离昆明一个多小时高铁车程的地方:建水。

  或许你曾经在《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等美食纪录片中看到过这个名字,当地人悠闲地坐在路边摊吃着烧豆腐,是观众对建水的最初印象。

  在游客心中,建水是能躲开人潮、体验地道云南生活,又能将美食“一网打尽”的宝藏小城。

  建水县位于西南边陲,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光从名字上看,就能知道这座小城与水息息相关。

  井是土地和灌溉的中心,井眼绵密,便为城市。但很少有古城像建水这般,坐拥数量如此庞大,而造型又如此多样的水井。

  各式各样的井口错落分布在建水的街头巷尾,如同古城之眼,长久地照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建水人。

  古城中最有名气的水井还被前人编成了对联:“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

  相传,“龙井”的水质、水味与浙江杭州的龙井之水相似,因而得名;“溥博泉”俗称大板井,“水味之美,贯甲全滇”,有“滇南第一井”的美誉。

  值得一提的是,建水古称临安,与从前的杭州同名。两座隔着千山万水的城市用着同一个名字,这并不是历史的巧合:

  建水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南宋末年的文人和贵族流亡至此,出于对故土的怀念,他们依照着杭州的模long8国际官方娱乐平台样,将建水塑造成了自己心中的临安。建水古城里大量的中原建筑,何尝不是江南移民的故里遗梦。

  《滇略》一书中称:“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

  江南移民为建水带来了中原建筑与生活习惯,也为这片野性的土地带来了文化的种子,中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以致建水虽远处西南边陲,却成为了与云南诸多城镇都不一样的“滇南邹鲁、文献名邦”。

  城内的处处古迹,历经多次变故也依然矗立,静静勾勒出建水的前世今生,描画着小城风云变幻的奇妙际遇。

  上世纪90年代,建水周边的昆明、蒙自、玉溪纷纷顺应时代步伐进行拆迁改造,城市样貌大都焕然一新。

  只有建水,躲过了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命运,保留了雕梁画栋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当你乘着米轨火车,从临安站出发,途经如长龙卧波的十七孔桥,路过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乡会桥车站,直达“有金有银”的团山村,这迎面而来的风,也同样吹拂过每一个曾在建水停留的人。

  在云南众多旅游城市之间,建水的美食既接地气,又能hold住大场面。在这里,你既能尝到少数民族跳脱、鲜明的独特风味,也能品味出来自中原的讲究与精细。

  街头巷尾的水井边上,离不了豆腐摊儿。懂行的人知道,好水才能做出好豆腐,西门大板井是建水甜水井之冠,用它做出来的豆腐,一定错不了。

  建水豆腐好吃的秘诀,除了用井水点豆腐,还有就是适时的晾晒发酵,待豆腐表面长出了细密的白色绒毛,也就有了那股微妙的臭味。

  食客围着小火炉一坐,看着老板熟练地翻着豆腐,经过炭火的烘烤,豆腐的臭味变成了让人欲罢不能的香气。一块块小巧的豆腐逐渐充气鼓胀了起来,筷子一拨,蘸上蘸料,入口香脆、内里酥松,再配上小酒或者下火的茶,就是建水人最“好在”的生活。

  草芽米线是建水的另一大招牌。草芽是一种水生植物,几乎为红河建水独有,吃起来脆生,带着一股草木清香,也可搭配其他食材,或炒或煮,做出不同的吃法。

  点完单,店家会给一大碗浓郁的骨汤——这汤头也有讲究,是用猪骨、鸡骨熬煮而成,面上漂着白色的草芽,接下来就是食客自由发挥的时刻:

  凭着自己的口味喜好添加调料,也有任加的猪血和小菜,最后再去领一碗米线,在锅里过水烫一遍,再把米线捞出盛进汤碗里,这才算走完了一套流程。

  除了草芽,米线配菜也有其他选择:夹层肉、油炸肉、菌子、火腿、牛肉等等,也有重口味的肠旺米线,口味自选、丰俭由人,一般都不会超过20块钱。

  端着碗坐到院子里,在凉凉的树荫下甩一套米线,骨汤浓郁、米线爽滑,更有薄荷与韭菜增香提味,吃完了还能就着汤再续一碗米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建水烧烤是云南烧烤的主要派系之一。在万物野蛮生长的云南,似乎没有什么是云南人吃不得的。建水烧烤主打一个“一切皆可烤”,除了常见的蔬菜瓜果、鱼类肉类,就连昆虫也被建水人列入了烧烤菜单上。

  肉类食材先用八角、花椒、辣椒面等调料腌制入味,边烤边用剪刀剪成小块,烤到变为焦褐色,带着一股辣椒的糊香;烤罗非鱼也是必点,表皮烤得焦脆,有一股花椒的麻意,炭火烘烤出了鱼的鲜味,但又保持了鱼肉的嫩,很是过瘾。

  如果肚子里还有余裕,可以再点上一份炒米线,里头加了大量番茄、韭菜和糟辣子,吃起来酸辣开胃,十分爽口。

  采用建水土陶制作的汽锅被汪曾祺誉为“最佳”,蒸制全程不加一滴水,仅靠蒸汽汇成了这一锅精华,最大程度地锁住了食材的味道,揭开盖子的一瞬,“汤清如水,鸡香扑鼻”,入口甘甜鲜香、余味悠长,实在很值得细细品尝。

  建水的美食太多,一篇文章不可能完全概括。除去前文所写,“建水十八吃”也为游客指明了必吃清单:糯米揣莲藕、曲江烤鸭、燕窝稀饭、凉勺粉、炒米豆腐、水泡梨……还得自己走一遭,才能咂摸出这座小城的有滋有味。

  作为曾经的临安,建水是古典生活世界的一方投射,相比起其他空洞、商业化的古城,它看似落后,但处处生机勃勃。

  云南方言里有一个词叫“好在”,意思是舒适、幸福,这是云南人最朴素、诚挚的愿景,用这个词来形容建水颇为恰当。

  这座古城已经找准了自己的锚点,当它走向世界时,不随波逐流,也不急于求成,用建水人一以贯之的生活态度,诠释着“好在”的生活哲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