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升级,旅行消费占比逐渐提升,消费者对旅游住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标准住宿业态,是新兴行业,也是“网红”行业,但不是监管的“世外桃源”。
不少国庆期间来北京旅游的人发现,近期,大面积民宿房源已经从各大在线民宿预订平台下架。据央视财经报道,民宿平台之所以下架房源,是因为北京出台的一份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根据这份《通知》,利用居民住宅小区的房源开民宿需要符合相关条件。
在北京,城市民宿想要恢复上线,需要上传六个证件:房屋权属证明;业主身份证明等;经营者身份证明;出租住房业主同意房屋用于短租经营的书面材料;所在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本栋楼内其他业主书面同意的材料;经营者与房屋所在地派出所签订的治安责任保证书面材料。
其中,“所在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本栋楼內其他业主书面同意的材料”这一条难住了不少民宿从业者。简单来说,就是开民宿要征得全体业主同意。民宿经营者郭先生表示,首先业主人数确实很多,不可能每一个业主都在现场。有可能有的人买了房投资,不在北京;有人可能常年出租,甚至不在国内,根本就找不到。
对于《通知》中规定的程序,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楼建波认为:“开民宿必须征得全体业主的同意”既有法可依,也有例可循。国际上,大城市对于利用居住小区住宅经营短租房或民宿,基本上都有严格的规范管理要求,特别强调对相邻权人权益和公共安全利益的保障。在国内,重庆、珠海都规定住宅用于经营民宿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河北和江苏两省也都规定,对于短租经营参照旅馆业进行管理。
事实上,这个规定并不是最新出台的,是2020年底引发,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最近则是对政策的严格落地、规范执行。
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取得长久发展,都离不开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此次集中整治也主要为了规范市民居住小区内的短租公寓或城市民宿,杜绝原先民宿业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改造的现象,让原本游离在灰色地带的城市民宿短租迎来最严监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表示,此番城市民宿规范背后的逻辑,是城市管理者需要优先考虑城市居民,规范是必然结果。以往,民宿经营是灰色地带,缺少监管,未来并不是经营门槛高了,而是把民宿经营推动到有足够集群规模的社区和区域中,使得民宿质量提高,降低监管难度。对民宿平台而言,如果能利用品牌和专业化优势为民宿经营和服务者提供帮助,并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帮助行业转型,将获得更多机会。long8国际官方娱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