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657

旗下民宿 分类
传承古韵弘扬彝风发布日期:2024-09-26 浏览次数: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大地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风格迥异的民族艺术,这些民族艺术都是各民族人民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征以及精神内涵,是本民族经验积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很多中国艺术家在保护民族文化的道路上努力践行着、奋斗着,魏义便是其中一员。

  传承古韵,弘扬彝风。作为青年艺术家,魏义致力于以彝族的民族文化为表现对象的艺术的创作,通过手中的画笔,记录、传播和守护民族艺术,其创作的《彝家人》《高原-颂》《古韵彝风》等油画系列作品将彝族人家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等表现得细致入微,传达出他对彝族文化情有独钟的热爱,其中《古韵彝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立项,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我从小喜欢文艺,立志做一名教师,我的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师范院校。一直以来,我始终对艺术保持敏感度,关注周边环境和生活细节,也大胆地尝试创作了一些作品,包括《彝家人》《古韵彝风》《高原-颂》等。从那时开始,我连续参加了两届全国青年展和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看到了更多的同行优秀的艺术作品,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我在黔西南工作了十年,耳濡目染之下对少数民族文化更增添了几分喜欢和热爱。在刚参加工作的一年,有一次和同事外出考察,听到一位彝族老者吟唱经文,那声音让人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引领倾听的我们走进古老而质朴的彝族历史,也吸引我描绘彝族文化带来的每一次感动。也许是这个奇妙的经历,让我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后续创作里我逐渐深入到彝族文化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原始的彝族文化资源也发生了变迁,一些彝族人特有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变得弥足珍贵,所以我想把自己还能接触到的属于彝族文化的东西用画笔保留下来,实际上也是在时代的发展中截取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切片”,让无法置身于黔西南边陲亲自体验彝族人生活的现代人,通过画作了解到他们的文化风貌。

  在几年前的转型期,我创作油画《彝家人》系列作品时遇到不小的困难,转型初期构想不成熟,因此创作过程也较难实现,只能边调整自己边创作,曾一度停顿,甚至休整两月有余。某日心情烦闷,看着让自己颇不满意的作品,索性将其大部分毁掉,而也就是“毁掉”的操作,使画面颠覆了我以往的惯性思维与形式手法,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和作品都获得了重生。从那次开始,我找到心中“彝家人”的样子,也形成了现在大部分作品的样貌。

  近些年,我将古老的彝族艺术资源融入当代的绘画理念中,以期望通过绘画对少数民族地区美术的发展和民族间的文化互通起到积极的作用。油画《古韵彝风》在内容上以彝族人民的生活及祭祀场景为主,结合彝族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观,以纪念碑式的构图来表现彝族人民大山一样的情怀和厚重的历史感,将西方绘画中的坦培拉技法移植到画中。

  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对于您有何意义?

  这些年国家提高了对艺术工作者及作品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众多艺术家创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油画《古韵彝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是对我的鼓励和肯定。非常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关怀与信任,使我在艺术创作上更有信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对我整个艺术生涯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它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艺术家必须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要为民族艺术的复兴和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龙8long8国际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