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国,共谱华章。这个新春,有人追逐古风古韵,有人享受自然风光。南来北往间,人们感受不同的年俗文化,从不同方面感知中国经济脉动。
大年初四,记者随着人流进入灯火璀璨的大唐不夜城,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随处可见的祥龙形象烘托出浓浓的新春氛围。“游客越来越喜爱传统文化,并希望置身其中成为主角。”现场工作人员说,大年初一以来,景区日均游客接待量保持在65万人次左右。
国内旅游呈现红火景象,不少人也选择走出国门。云南昆明市民孙铭毅给记者展示了他的新春出行安排:上午从昆明出发,晚上到老挝万象品尝夜市小吃。自1月26日春运启动以来,中老铁路客流量持续上涨。铁路部门在客流高峰期加开旅客列车,每趟车的跨境席位由300个增加至350个。
祭祖、贴春联、挂灯笼,在阵阵鞭炮声中,广西平南县丹竹镇赤马村年味浓厚,同时很多村民也非常忙碌。“今早6点果商打来电话,要增订一万斤沃柑,中午前就要发货。”赤马村党委书记吴燕君说,沃柑连续三年大丰收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当地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从交通基础设施到能源、农林水利,重大项目不停工,有效投资持续发力——位于长白山腹地的沈白高铁吉林段TJ-6标建设工地,大型机械轰鸣,测绘人员忙碌;千里之外的伶仃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在为今年通车营运做准备;四川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施工作业现场各类大型工程机械穿梭往来,建成后将有力助推沿江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山东济南轨道交通项目一线多名参建人员正有序推进车站和区间主体结构施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已换上全新钻头,钻井深度突破9900米……
提供新引擎,培育新动能。这个新春,各地各部门以创新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推动产业体系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北京市发布“3个100”市重点工程,包括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全力推进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集群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上海市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long8国际官方娱乐平台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全力培育提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等高端产业集群;黑龙江省发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出24个重点发展产业,在分类上比以往更细致,推动工作更聚焦、更有针对性……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亮出全年发展新目标,未来一年的谋划与部署、改革与奋斗将带来更多希望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