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计划生育开放二胎政策之后,这几年增添了许多呱呱坠地的新生儿。但是这也给许多的家长增添一些甜蜜的烦恼:
爷爷奶奶希望宝宝的名字能够富含寓意,父母则希望孩子的名字能够好听、好写,千万不能让孩子在考试时,因为名字而延误战机。为此,全家人真是为了孩子的名字真是操碎了心。
按照中国传统,每个人都有姓、名、字个中均有讲究。现在我们一直说的姓名,其实它们是分开的。“姓”是宗族家庭所给予,不可更改。
“名”则是孩子刚呱呱坠地,父亲就会在自家的祠堂里上报祖先,家中人员增加,然后将孩子抱到祠堂中来,请家中的长辈为孩子赐名。
中国自古取名就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的传统。并且古人为此还专门为名字定下了原则规范,《左传·桓公六年》中写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从周代开始,古人不但有名,还要取字。《礼记》上说:“幼名,冠字。”幼时先取名,待到成年之后再取字。古人认为名外之外即是“字”,俗话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起名以分彼此,取字可明尊卑,名与字之间是相互解释的存在。
孩子的名字里,大多体现着长辈对其的期许,表明在家中地位,展现家国的情怀。
自古以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生顺遂,因此都会给孩子取一个寓意吉祥的名字,祝福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能够顺畅平坦。
龙8long8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