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1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在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的主创阵容中,记者见到了一个省会文化界如雷贯耳的名字——负责撰写文学脚本的盛和煜。盛和煜告诉记者,这部作品以“实事求是”核心意象贯穿始终,他仔细梳理了岳麓书院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历史,表示走访岳麓书院,感受实事求是,既是创作更是学习。
2020年9月17日,习在考察长沙岳麓书院时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论述,把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提升到新高度;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全新解读,把岳麓书院的历史文脉推进到新时代。
说到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的渊源,得追溯到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long8国际官方娱乐平台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彼时,青年正寄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深受实事求是学风熏陶。
这段历史,早在2007年盛和煜参与创作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就有体现。盛和煜表示,求知若渴的青年寓居于岳麓书院半学斋,他与好友蔡和森等一干青年探讨救国真理,思索实事求是的真谛。“蕴于实事求是四字真谛之中的湖湘文化传统,经世致用、注重现实实际的观念和学风,从此深深植根于青年心中,对他的思想和文化性格塑造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促使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盛和煜说,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从此,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确立。
讲清楚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的历史渊源,是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盛和煜介绍:“在策划阶段,主创团队就多次组织创作研讨。在将整个岳麓书院的讲堂、半学斋、文庙、御书阁、自卑亭、赫曦台等全部走访完后,我心中对这个千年书院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它对湖湘文化形成产生的巨大作用,对实事求是思想的深刻影响,瞬间跃然纸上,整个创作过程可以说是酣畅淋漓。”
在创作第五乐章《时代之光》时,盛和煜将2020年9月17日习考察岳麓书院的新闻浏览了无数遍,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作品进步一调整打磨,力求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
提及这部作品蕴含的时代精神,盛和煜表示:“百年党史是一部革命先辈探求真理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灿烂史,我们党经历了建立初期开天辟地,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歌猛进。一想到这里,我感觉到我的笔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创作一气呵成。”
盛和煜:著名编剧,参与创作的影视代表作有《走向共和》《大清十三行》《夜宴》《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舞台剧代表作有《山鬼》《边城》《梅兰芳》《瘦马御史》《小乔初嫁》《月亮粑粑》等。曾九次获“五个一工程”奖、六次获文华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